通讯:多伦多华人的春节“烦恼

※发布时间:2018-6-5 20:52:33   ※发布作者:小编   ※出自何处: 

  “所有的年货在中国城都能买到”。宿舍附近的中国城里,大红宫灯和窗花剪纸,喜气洋洋,一派年节味道。但韩笑和她的室友没有张罗年货。

  “往年过春节,还会和朋友同学一起出去,或者相约在某个餐厅”,但今年因为要写毕业论文,迎接今夏的毕业,因此连这种也都省了,“今天我们还在学校,明天也还要继续上课”。

  不过,留学生们还是会不由自主地关注中国新年的消息。“比如今天在实验室里,有同学就在做实验之余,观看网络上中国央视春晚的直播”,“感觉晚会还可以”。

  拥有近70万华人的大多伦多地区是最大的华埠,今年的各类春晚有几十场,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。但台上的热闹解不开游子们内心的孤寂。

  “6年前刚刚从国内出来的时候,逢年过节很想家”,但现在,“从我内心感受来说,不愿意过年”。韩笑觉得,和家人在一起的日子更值得珍惜,而过年提醒了身在异乡的她们,正在经历与家人远隔千山万水的日子。

  不过,对于像韩笑这样的中国留学生而言,过年最重要的事情,既不是年夜饭,也不是朋友,而是给家里打一个电线年前她刚到多伦多的时候,互联网还没有现在这般发达,拨打国际长途都是使用电话卡,而这种卡必须经过服务器中转。“服务器忙不过来,打电话常常需要排队,你就得抱着电话一直打一直打”,直到拨通电话,跟家里说一声平安。

  “这个报平安的电话打了,这个年也就过了”。当然,现在不需要这样了,“现在有网络、有微信,还能视频聊天”。

  与韩笑不同的是,嫁给了的中国女子吕东兰,一家四口团聚在多伦多,尽享天伦之乐。但文化差异留给他们不一样的新春体验。

  “今天早上我把龙灯挂在窗户上时,引来5岁女儿一大堆问题。”小姑娘要求妈妈必须讲述一个龙的故事,母亲于是乎从龙的传人、东海龙王讲到了龙凤呈祥、画龙点睛。

  2000年时,吕东兰和丈夫菲利普在登记结婚,而后远渡重洋来到并最终落脚在多伦多。一家人住在多伦多以北的一个犹太社区里。“没有年夜饭,孩子们习惯吃西餐,我拣一点速冻饺子煮了,先生会吃上几口。”

  “先生对中国文化比我有兴趣,要我教孩子们学中文。”吕东兰觉得,在的文化传统中,很多仪式、规矩都不断强化自己的民族特性,“的文化很强势”,相比而言,华人的仪式和规矩要少一些。

  但吕东兰关注到一个新现象,在过去两年间,他们所在的犹太社区搬来一批新邻居,几乎都是中国移民。吕东兰还交了不少新朋友。

  不过,这些都还不是已经来到多伦多40多年的移民林蔡亮亮女士的新年感受。除夕这一天,这位要到医院做一个白内障手术。4个小时的手术非常成功。

  冰冷漆黑的夜里,北约克的一处社区,一只已经12岁的宠物狗陪伴了这位十几个春秋,被她戏称“狗儿子”。

  “我并没有孤单的感觉,相反,儿女都在,先生回到台北照顾母亲,家里的姊妹们也都在,我知道他们都很好,也就觉得很平安、很满足。”林蔡亮亮说,“到我这个年纪的人了,希望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平平安安,这就足够了”。

  但即便如此,已经年近古稀的林蔡亮亮仍在为沟通中加两国、连接海峡两岸而奔走辛劳。除夕之夜,她要冒雪参加当地一个华人佛教团体主办的新年祈福撞钟活动,在其特殊困难的时刻给予“风雨故人来”般的支持。(完)